9博体育最近,连续的“桑拿天”,让开车变得更困难。车停在户外像个烤箱,开在路上又晒的难受……想给车里降温,最重要就是防晒,但车厢的四面的玻璃对红外辐射的阻隔作用有限。所以,隔绝红外辐射的贴膜成为了增加舒适度的“必备车品。
近日9博体育,北京市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最高温度报的36℃,但实际的体感更加闷热难耐。赶上太阳足的时候,如果选择出租车出行,车上空调虽然吹着冷风,作为乘客可能却感觉不到令人舒适的凉爽,反而会被辣的太阳炙烤着。
司机马师傅:现在天儿太热了,没办法。别看我坐在前面离空调口近,但太阳这么一晒,连前挡风玻璃都是烫的,反而坐在后座可能还稍微好点。
根据市气象台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本轮高温天气将持续到周末,这意味着马师傅被太阳炙烤的“苦”日子还将继续。
司机马师傅:由于持续高温,最近中午打车的人也多了起来。活儿多了,却不好干,因为出租车禁止贴防晒膜,而且一旦被发现是要罚款的,车只能长时间暴晒在烈日下。
受高温影响,马师傅的衣领内一直掖着一条毛巾,这样既能吸汗,又能防晒。为了应对高温和日晒,司机师傅们各想高招儿9博体育、自备各种“神器”。有的会穿着防晒袖;有的会在车窗上使用吸盘式遮阳网……
司机马师傅:出租车一开起来,很长时间都会暴露在日光下。有时候空载为了省油把空调关小些,车内的温度很快就会升上来。要是恰好这个时候接了单,就会被乘客抱怨车里太热,太阳太晒9博体育。乘客也经常在车上用帽子、文件夹等物品遮阳。
马师傅曾经算过一笔账。以他驾驶的油车为标准,开空调的线公里左右算,就要多花费三十多块钱,一个月算下来光空调费上就要花近千元。
有着10多年从业经验的出租车司机郑师傅介绍,禁膜的要求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为了保证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从车窗外就能一目了然车内情况),另外则是担心车窗膜会影响司机视线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郑师傅把两只胳膊同时伸出来,长时间的暴晒,导致郑师傅离车窗近的左臂明显比右臂颜色深了不少。
郑师傅:现在(自己家)买车时就贴膜,基本是车主们的必选项了。即便不算私家车,如今在路面上行驶的网约车和同样悬挂京B号牌的网约出租车,也大都贴了车窗膜。如果仅不让巡游出租车贴膜,会不会有双标之嫌?
郑师傅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乘客都开始使用手机程序叫车,这些程序在乘客的安全保障上也都下了不少功夫。其实对于巡游出租车来说,安全措施也一直在与时俱进,比如,现在出租车上都设置了一键报警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突发情况下,按下报警按钮便可进行求助。此外,车辆在落锁的情况下一旦被外力强行拽门,监控中心同样能够收到来自车辆的报警。
郑师傅表示,贴上膜,太阳不直接暴晒了,车里温度起码能低一两度,无论司机还是乘客都能舒服点。
在向多个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咨询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在自己部门所掌握的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禁止出租车粘贴车窗膜的相关条款。
但也有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出租车的运营、管理实际上涉及多个部门。其中,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的相关规定要求,车窗应整洁、透亮,无破损、遮蔽物,升降、开关自如,不能因遮挡物影响车辆整洁及服务质量。
相关工作人员:司机用报纸、毛巾以及吸盘遮阳板等相关物品遮挡车窗,可能会对车辆整洁造成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执法人员会予以警告,严重的则会进行相应罚款。但至于是否贴车窗膜,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方面并无相关要求。
该标准第11条第5款对车窗贴膜的规定显示:前风窗玻璃驾驶人视区部位及驾驶人驾驶时用于观察外后视镜的部位的可见光透射比应大于等于70%。所有车窗玻璃不应张贴镜面反光遮阳膜。公路客车、旅游客车、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客车、校车和发动机中置且宽高比小于等于0.9的乘用车,所有车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均应大于等于50%,且除符合GB30678规定的客车用安全标志和信息符号外,不应张贴有不透明和带任何镜面反光材料的色纸或隔热纸。
不少出租车驾驶员都知道车辆禁止贴膜的规定,然而却找不到出租车禁膜的明确法规条款。
针对巡游出租车是否能贴膜的问题,交通运输部干部管理学院法学教授张柱庭表示,汽车车窗贴玻璃遮阳膜大概是在2000年前后出现的,当时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遮阳膜的样式、质量也都参差不齐。而作为公共交通出行工具的巡游出租车,对于安全系数又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才出现了禁止贴膜的相关要求。
2016年,网约车出现后,并没有对网约车是否要和出租车一样禁止贴膜进行明确要求,所以,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网约车都是贴了遮阳膜的。
1:需要制定一个兼顾防晒与行车安全的遮阳膜标准,否则贴上膜后防晒的问题解决了,但行车安全方面的问题可能又上升了。
2:出租车作为大众出行搭乘的交通工具之一,在价格上也要能被广大出租车司机接受。
当以上两点都满足时,相关部门应当出台明确的政策法规,确保出租车能够统一安装合格的车窗膜产品,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监管。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